什么是口吃?
?
所谓口吃,是指患者的言语流畅性受阻。患者往往在某些字词,音节,句子上出现停顿、重复,拖延等问题,而导致口吃现象。
?
口吃大多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形成,5岁左右是高峰。口吃是重要的言语障碍,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大概在1%,中国约有1千万的人口吃,且男性高于女性。
?
口吃并不影响智商,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名人有口吃问题,比如著名的法学家韩非子。所以,“口吃”的人并不一定愚钝,相反可能很聪明。从这一点来说,口吃不应被歧视和嘲弄,需要周围人的宽容和接纳。
?
口吃的影响:
?
日常生活中,经常看到很多人在讲话的时候,会出现口吃的现象,比如激动,恐惧或者撒谎时,特别是在情绪过度紧张时,口吃现象会更严重。口吃患者相当痛苦,导致自卑敏感心理,不愿社交,不愿接触外界,严重者会患上社交恐惧症。
?
口吃的原因:
?
1、性格急躁口吃的小儿往往性情急躁、易兴奋、情绪不稳定,好冲动、说话不加思索、随口而出,难免出现语言不连贯、重复、结巴。
?
2、缺乏表达能力小儿对词语理解不深,对事物的陈述不能有条理地进行,于是边说边支支吾吾、重复、结巴。
?
3、心理压力重家长或老师让回答问题,由于不会或不敢说致使讲起来结结巴巴。
?
4、语言训练不当有的家长觉得小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好玩,于是就逗孩子似的教连续发“呵……”音,反复重复可形成结巴。
?
5、模仿他人孩子看电视有些动漫节目、或电视剧演员人物塑造为结巴,便好奇地模仿,养成了不良习惯。
?
6、家教过严有的家长与孩子说话板着脸、做错了事就责打,平时缺乏交流,使孩子见到家长就害怕,与家长说话时往往支支吾吾、结巴。
?
口吃的预防重于治疗:
?
1、扩大幼儿的词汇。幼儿词汇量多了,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加强。教孩子新的单词,明智的做法是用孩子现有的词汇去解释。如“什么是影子”?不必说成由于物体轮廓不透光而造成影像,可以讲:影子就是太阳给你画的画。并让其站在太阳底下,亲身体验太阳的杰作。此时,虽然定义不确切,但随着孩子的成熟,这一定义会得到不断完善。
?
2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说话的速度。常有这样的情况、你同一个说话很快的人交谈,你会不由自主地受他的影响加快说话速度。因此,有意识地控制孩子说话的速度,用自己的语言,并不在于告诉孩子“慢点讲”,而在于父母以身作则。
?
3、孩子讲话时,出现一些不合语法的错误时,不要急于纠正。频繁纠正能引起口吃。应该认识到,幼儿语言的流畅性要比语法规则的正确性更为重要。
?
4、避免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施加压力。比如,要求孩子模仿大人的口吻说话;若孩子不喜欢,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当众背诵儿歌、古诗。
?
5、向孩子提问要注意时机及方式。比如孩子弄得满身是土,家长不要急于了解是怎么回事,而应在给孩子清洗时,边询问情况,一边提出要求。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要求孩子认错。
?
6、让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,给予应有的安全感。如环境改变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