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掌参
Shóu Zhǎnɡ Cān
别名
佛手参、掌参、手儿参、旺拉、藏三七、兰、阴阳参
功效作用
补益气血,生津止渴。治肺虚咳喘,虚劳消瘦,神经衰弱,久泻,失血,带下,乳少,慢性肝炎。
英文名
Rhizome of Conic Gymnadenia
始载于
《东北药植志》
毒性
无毒
归经
胃经、肺经、脾经
药性
平
药味
甘
手掌参,一种植物,因为外形像手掌而得名,主要用于药物。
目录
基本信息
【草药名】: 手掌参
【内容介绍】:手掌参 (《东北药植志》)
【异名】佛手参、掌参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手儿参(《陕西中草药》),旺拉(藏名)。
【来源】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手参的块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①手参,又名:阴阳草。
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
块茎4~6裂,肥厚似手掌,通常2枚,初生时白色,后呈黄白色。
茎直立,基部具淡褐色叶鞘。
茎生叶4~7,长圆状披针形,基部抱茎,先端渐尖。
穗状花序顶生,长6~15厘米;花多数,粉红色或淡红紫
手掌参
色,苞片椭圆状披针形,外花被片长圆状卵形,中央花被片内凹,侧花被片下弯,内花被片2,广卵形,偏斜;唇瓣长宽相等,菱形,三浅裂,裂片近于卵形而钝,中央裂片较长;距通常呈镰状弯曲,细长,长1.3~1.8厘米;子房甚扭曲,长约8毫米。
蒴果长圆形,无柄,长约10毫米;种子小。
花期6~7月。
果期7~8月。
生于林间草地、河谷及灌丛间。
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四川等地。
②粗脉手参多年生草本,高20~50厘米。
块根肥厚,通常4~6掌裂,形如手掌,初生时白色
手掌参
,后变黄色,顶部生须根。
茎直立,具叶5~7片。
叶互生,长圆形或披针形,基部成鞘抱茎,向上逐渐变小,最上部叶近鳞片状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。
穗状花序顶生,花密集,紫红色,唇瓣三角状或近菱形,先端3裂,距短于子房。
蒴果,长圆形,先端尖。
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。
手掌参
分布西藏等地。
【采集】春、秋采挖。
去净茎叶及须根,洗净,晒干,或用开水烫过再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块茎形如手掌,指状分裂,通常4~6裂不等,稍扁,长2.5~3.5厘米,径2~2.5厘米,表面皱缩,淡黄色,有时茎痕周围有1褐色环。
质坚硬;断面白色,胶质。
气特异,味淡。
产东北及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河北等地。
同科植物长苞凹舌兰的块茎在陕、甘、宁、青地区亦同等入药。
与手参的主要区别是:叶椭圆形或卵圆形,宽3厘米以上
手掌参
;苞片远比花长;花黄绿色,唇瓣2~3裂,距短囊状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:甘微苦,微寒。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甘,平。
③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性微温,味甘,无毒。
【归经】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入肺、脾、胃经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O.3~1两;研末或制成糖浆或浸酒。
【宜忌】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外感忌服。
【选方】①治病后身体虚弱:手掌参三钱。
水煎服。
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 ②治咳嗽气喘:手掌参二两,百合、大枣各四两。
水煎。
饭前服,每次半茶杯。
(《陕西中草药》) ③治久泻失血,白带:手掌参三钱,水煎服;或研末服,每次八分,每天服两次。
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 ④治跌打损伤:手掌参三钱,水煎
手掌参
服或泡酒内服。
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 ⑤治肝炎:佛手参、黄精、粉苞苣各适量,制成糖浆。
每次服10~15毫升,每天三次,小儿酌减。
(《全展选编.传染病》)。
⑥治布鲁氏菌病:佛手参、苦参、地丁等量。
每日二次,每次钱,水煎服。
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 ⑦治血虚乳汁缺少:手掌参配黄芪、当归、漏芦、玉竹。
水煎服。
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
【宜忌】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外感忌服。
植物形态
①手参,又名:阴阳草。 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块茎4~6裂,肥厚似手掌,通常2枚,初生时白色,后呈黄白色。茎直立,基部具淡褐色叶鞘。茎生叶4~7,长圆状披针形,基部抱茎,先端渐尖。穗状花序顶生,长6~15厘米;花多数,粉红色或淡红紫色,苞片椭圆状披针形,外花被片长圆状
手掌参
卵形,中央花被片内凹,侧花被片下弯,内花被片2,广卵形,偏斜;唇瓣长宽相等,菱形,三浅裂,裂片近于卵形而钝,中央裂片较长;距通常呈镰状弯曲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,细长,长1.3~1.8厘米;子房甚扭曲,长约8毫米。蒴果长圆形,无柄,长约10毫米;种子小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于林间草地、河谷及灌丛间。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四川等地。
②粗脉手参
多年生草本,高20~50厘米。块根肥厚,通常4~6掌裂,形如手掌,初生时白色,后变黄色,顶部生须根。茎直立,具叶5~7片。叶互生,长圆形或披针形,基部成鞘抱茎,向上逐渐变小,最上部叶近鳞片状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。穗状花序顶生,花密集,紫红色,唇瓣三角状或近菱形,先端3裂,距短于子房。蒴果,长圆形,先端尖。
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药材
干燥块茎形如手掌,指状分裂,通常4~6裂不等,稍扁,长2.5~3.5厘米,径2~2.5厘米,表面皱缩,淡黄色,有时茎痕周围有1褐色环。
质坚硬;断面白色,胶质。
气特异,味淡。
产东北及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河北等地。
同科植物长苞凹舌兰的块茎在陕、甘、宁、青地区亦同等入药。
与手参的主要区别是:叶椭圆形或卵圆形,宽3厘米以上;苞片远比花长;花黄绿色,唇瓣2~3裂,距短囊状。
功用主治
补益气血,生津止渴。
治肺虚咳喘,虚劳消瘦,神经衰弱,久泻,失血,带下,乳少,慢性肝炎。
①《东北药植志》:制成粘液,用于中毒和泻下;泡
手掌参
酒为强壮、强精剂。
②《山西中药志》:收敛止血,解毒。
治久泻失血,淋病,带下。
③《黑龙江民间中药》:泡酒治阴痿。
④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消瘀。
治跌打损伤,积血不行。
⑤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补血益气,生津止渴。
治肺虚咳喘,虚痨羸瘦,缺乳汁。
⑥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治慢性肝炎。
⑦《陕西中草药》:滋补强壮,补脾润肺,安神镇惊,益气止痛。
治身体虚弱,神经衰弱,劳伤,咳嗽,气喘。
选方
①治病后身体虚弱:手掌参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 ②治咳嗽气喘:手掌参二两,百合、大枣各四两。水煎。饭前服,每次半茶杯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 ③治久泻失血,白带:手掌参三钱,水煎服;或研末服,每次八分,每天服两次。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 ④治跌打损伤:手掌参三钱,水煎服或泡酒内服。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 ⑤治肝炎:佛手参、黄精、粉苞苣各适量,制成糖浆。每次服10~15毫升,每天三次,小儿酌减。(《全展选编.传染病》)。⑥治布鲁氏菌病:佛手参、苦参、地丁等量。每日二次,每次钱,水煎服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 ⑦治血虚乳汁缺少:手掌参配黄芪、当归、漏芦、玉竹。水煎服。(《高原中草药》)
制作指导
本品用于虫积腹痛,既可单用炒香嚼服,或研末调服;亦可与槟榔、苦楝根皮等配伍,以增强杀虫止痛之功;或加大黄等泻下药,以助驱虫之功;另外本品与百部同用,可外治蛲虫。凡小儿疳积,乳食停滞,症见面黄体瘦,肚大腹胀者,可与胡黄连、神曲、麦芽、槟榔等配伍。
食疗作用
滋补益精,壮阳。用于遗精,滑精,萎,消瘦无力,久病体虚,神志恍惚,风湿病,巴木病。
其他相关
《开宝本草》云:“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,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,后来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。”《南方草木状》以为形如栀子,似诃梨勒而轻,产南海交趾,故名留求子。又形有五棱,故后人亦名五棱子。
栽培技术选地、整地
手掌参对土壤要求严格,以ph4.5-5.8,富含腐殖质,排灌方便的砂壤上或壤上为好,忌重茬。一般利用林地栽参。如用农田栽参,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好,且要收获后休闲一年才能种植。选地后,于封冻前翻耕l-2次,深20厘米。翌春化冻结合耕翻,每亩施入农家肥4000千克,与土拌匀,以后每l-2月翻耕1次。栽播前1个月左右,打碎土块,清除杂物手掌参的功效与作用,整地作畦,畦面宽l-l.5米,略成弓形,畦高25-30厘米,畦间作业道宽50-100厘米。唯向依地势、玻向、棚式等而异,应以采光合理、土地利用率高、有利防旱排水及田间作业方便为原则。
平地栽参多采用正南畦向;山地栽参,依山势坡度适当采取横山和顺山或成一定角度作畦。
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,育苗移栽
(1)育苗 7-8月间,采种后可趁鲜播种,种子在土中经过后熟过程,第二年春可出苗。或将种子进行沙埋催芽。方法是选向阳高燥的地方,挖15-20厘米深的坑,其长和宽视种子量而定,坑底铺上一层小石子,其上铺上一层过筛细沙。将鲜参籽搓去果皮,或将于参籽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,用相等体积的湿细沙混合拌匀,放人坑内,覆盖细沙5-6厘米,再覆一层土,其上覆盖一层杂草,以利保持湿润,雨天盖严,防止雨水流入烂种。每隔半月检查翻动1次,若水分不足,适当喷水;若湿度过大,筛出参种,晾晒沙子。经自然变温,种子即可完成胚的后熟过程,11月上、中旬裂口时即可进行冬播。亦可春播,时间在春分前后种子尚未萌动时进行。播种方法是,在整好的畦面上,按行距5厘米、株距3厘米条播,覆土2厘米,再覆3-5厘米厚的秸秆,以利保湿。经沙藏处理已裂口的手掌参种子,如用0.1毫升/升①的abt生根粉溶液浸种,可显著增加手掌参根重。
(2)移栽育苗 2-3年后移栽,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中上旬进行。如春栽应在参苗尚未萌动时进行。移栽时选用根部乳白色,无病虫害、芽胞肥大、浆足、根条长的壮苗,按大、中、小三级分别移栽。栽前可适当整形,除去多余的须根,注意不要扯破根皮,并用100-200倍液的代森锌或用1∶1∶140倍波尔多液浸根10分钟,注意勿浸芽胞。移栽时,以畦横向成行,行距25-30厘米、株距8-13厘米。平栽或斜栽。平栽参根与畦基平行;斜栽芦头朝上,参根与畦基成30-45度角。斜栽参根覆土较深,有利于防旱。开好沟后,将参根摆好,先用土将参根压住全部盖严,然后把畦面整平。覆土深度视苗大小而定,一般4-6厘米,随即以秸秆覆盖畦面,以利保墒。
田间管理
( 1)冬季管理
10月下旬至11上旬,生长1年以上的手掌参茎叶枯萎时,应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,深埋或烧毁。封冻前视畦面情况,烧好越冬水,并加盖畦面秸秆。
(2)搭棚遮荫
参苗出土以后要及时搭棚遮荫。参棚分矮棚和高棚两种。矮棚前檐立柱高90-120厘米,后檐立柱高70-90厘米,可用木柱和水泥柱,分参畦两边。立柱上顺畦向固定好横杆,横杆多用竹竿,亦可用拉紧的铁丝。上面覆盖l.8-1.2米宽的苇帘,使雨水不能直接落到畦面上。雨季到来之前,覆盖第二层苇帘。参棚要平正,防止高低不平。高棚是将整个参地全部覆盖,棚高1.8-1.2米,以水泥杆作立柱,以竹竿搭成纵横交错的棚架,其上以苇帘覆盖,透光率为25%~30%。
(3)除草松土
在手掌参出苗前,或土壤板结、土壤湿度过大、畦面杂草较多时,应及时进行除草松土,以保持土壤疏松,减少杂草为害,但宜浅松,次数不宜太多。
(4)排灌 播种或移栽后,若遇干旱,适时喷灌或渗灌。雨水过多,应挖好排水沟,及时排出积水。
(5)追肥
播种或移栽当年一般不用追肥,第二年春苗出土前,将覆盖畦面的秸去除,撒一层腐熟的农家肥,配施少量过磷酸钙,通过松土,与土拌匀,土壤干旱时随即浇水。在生长期可于6-8月间用2%的过磷酸钙溶液或1%磷酸二氢钾溶液进根外追肥。
(6)培土和搞蕾
因覆土过浅或受风摇动,参根松动时,要及时培土。靠近参畦前沿或参地边缘的参株,由于趋光性,茎叶向外生长,夏季高温多雨易引起斑点病、疫病等多种病害,因此应把向外生长的参株往畦里推压,并培土压实,使其向里生长。手掌参生长3年以后,每年都能开花结籽,对不收种的地块,应及时摘除花蕾。
病虫害防治
病虫害防治 人参病虫害较多,已知有40多种病害,害严重,应注意综合防治。 (l)立枯病
5月始发,6-7月严重为害幼苗。防治方法:适当增加光照,疏松土壤;发现病株及时清除,并用50%多菌灵500倍液喷施或浇灌。
(2)疫病 6月始发,为害全株。防治方法:降低田间湿度;发病初期用1∶1∶120倍波尔多液喷施,或用乙磷铝400倍液喷施。
(3)锈腐病
5月始发,主要为害根部。防治方法:移栽时减少伤口,并用药剂浸根;降低田间湿度;发病时可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。
(4)黑斑病
5月下旬初至6月上旬始发,为害全株。防治方法:选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,可用多抗霉素200国际单位,浸泡24小时后取出阴干,或按种子重量的0.2%-0.5%拌种;清除病残株;发病初期用多抗霉素100-200国际单位喷施,进入雨季改用1∶1∶100一180倍波尔多液或敌菌灵500倍液,或代森锌800-1000倍液交替喷施。
虫害主要有蛴螬、蝼蛄、金针虫、地老虎等,主要为害根部。防治方法可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等。
采收与加工
手掌参生长5-6年即移栽3-4年后,于9-10月茎叶枯萎时即可采收。采收时,先拆除参棚,从畦的一端开始,用二齿镐将参根逐行挖出,抖去泥土,去净茎叶,并按大小分等。将参根洗净,剪去须根及侧根,晒干或烘干,即为生晒参。选择体形好、浆足、完整无损的大参根放在清水中冲洗干净,刮去疤痕上的污物,掐去须根和不定根,沸水后蒸3-4小时,取出晒干可在60℃的烘房内烘干,即得红参。
23398l